炭黑產業網據浙江日報消息,家庭農場游客鬧,村莊發展連成片,鄉村學校來了名師,百姓“家門口”看好病……南太湖畔的綠水青山間,“綠色低碳共富”的故事,一個接著一個,溫暖而美好。即日起,浙報集團湖州分社推出《綠富show》專欄,用“現場新聞+短視頻”的方式將這些帶著煙火氣、露珠兒的共富好故事帶給大家。
我是一輛家用小轎車,伴隨主人同行已有十余年,現在年紀大了,各種小毛病不斷,是時候與大家說再見了。原本以為,我會被當做垃圾一樣隨意處置丟棄,沒想到一趟綠色循環之旅,讓我獲得“重生”。
主人在報廢機動車回收小程序上下了單,沒過多久,一位工作人員就上門做了交接,將我開到位于吳興區東林鎮的湖州美欣達機動車回收拆解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先對我進行了體檢,并給我貼上了一張電子身份證。進廠房前,工作人員將我帶至指定點位“抽血”——對燃油、冷卻液等有害殘留物進行預處理,這樣可以防止有害液體在拆解過程中對環境造成污染。為綠色環保理念點贊!

進入生產車間,沒有嗆人的煙霧粉塵,連工作人員都沒見到幾位。取而代之的是多個揮舞的機械手臂和有序運轉的生產線。再往里走,嚯,一座高十幾米的大型立體車庫映入眼簾,上面整齊排列停放著700輛像我一樣的兄弟姐妹,大家排著隊,被生產線被精準地運送至各個拆解點位。
這條生產線,也是我此次綠色循環之旅搭乘的交通工具。據生產部門負責人俞鋒杰介紹,這是今年新上線的自動化拆解生產線,能有精準高效地把拆解的汽車送到每一個工位上,大幅減少人力成本,“全新的自動化拆解生產線每天能拆解汽車120至150輛,較以前效能翻了一番。而且運輸過程中減少了柴油動力叉車的使用,也能起到節能減排的作用。”俞鋒杰說。

這趟旅程的最后一站,我被送到“大胃王”破碎機嘴里,變成千萬塊鋼鐵、有色金屬等原材料。它的威力可不小,每小時能“消化”吐出50噸鋼塊。
旅程結束,我身上的50余種金屬部件都被有效分離、回收,連廢舊塑料和輪胎都將產生新價值。塑料經過破碎、造粒、拉絲等流程,重新變成垃圾桶、編織袋;輪胎被打磨成膠粉、制成橡膠,派上新用場。企業負責人算了筆賬,去年他們讓3萬多輛廢棄汽車重獲新生,踐行綠色使命的同時,創造經濟價值2億多元。
迎著曙光,我又將奔赴新的崗位,開啟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