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2025年6月19日 —— 上午8時,第十二屆全球輪胎技術論壇(GTTF)發布重大技術突破:吉林大學劉衛東教授帶領的碩博團隊,歷時7年,成功構建一整套集設計理論,材料開發,仿真分析,理論計算并在費曼科技非充氣輪胎上進行實物驗證開發并實現成果轉化。這一系統研發成果展示了9個仿真方法,5個理論模型,40多項核心專利,全球首創!截止發稿時間,無論是全球高校還是國際品牌米其林,固特異,普林斯通等都未見系統的研發成果報道。

劉老師報告是全天17位高端嘉賓交流成果展示的第一個,內容詳實,成果斐然,馬上吸引全國各個輪胎上下游產業技術專家們的高度關注,紛紛聚焦聆聽,舉手拍照。

一核心技術突破
1.基于鐵木辛柯梁理論構建非充氣輪胎力學理論模型,深入探討了適用于均質輻條和復合式輻條非充氣輪胎的通用模型;
2.引入熱力耦合方法提出了能夠預測非充氣輪胎滾動阻力和溫度場分布的力學模型;
3.在層合梁理論基礎上構建了能夠分析剪切帶詳細結構的層合曲梁理論模型,可以用于研究各層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以及接地特性的準確描述;
實現了理論層面上非充氣輪胎靜動態特性的計算與變形原理的分析。

二理論模型驗證
1.非充氣輪胎內外循環熱力耦合仿真和輻條PVDF壓電應變測量仿真方面開展了研究。解決了非充氣輪胎非連續輻條的熱力耦合滾阻特性仿真與溫度場計算的難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穩態滾動阻力半經驗模型,實現了對已參數識別非充氣輪胎不同工況下的滾阻高精度預測。

2.通過PVDF仿真模型研究輻條靜態承載和動態滾動時輻條變形和壓電信號的關系,嘗試將剪切帶環結構與輻條結構在設計上進行解耦



三商業化與行業影響:綠色革命駛入快車道
1.劉衛東費曼科技團隊獲梅花創投千萬元天使輪投資,費曼科技擴建量產線并積極探索多種場景,年內啟動共享電動車輪胎試產,瞄準全球438億美元非公路輪胎市場。
2.費曼科技牽頭制定國內首個非充氣輪胎團體標準(2025年1月發布),搶占行業話語權。

在吉林大學劉衛東教授團隊的七年研究探索下,不僅解決了非充氣輪胎的設計難題,更通過防爆、耐刺扎特性,為新能源汽車和工程機械領域提供創新方案。隨著2025年產業化試點啟動,這項技術有望重塑輪胎行業格局,引領中國在全球綠色科技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