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8 月 23 日消息,8 月 20 日至 22 日期間,由《中國橡膠》雜志社牽頭主辦的兩項重要行業活動 ——“破與立?橡膠行業高質發展論壇” 以及 “華奇杯” 第十屆中國輪胎企業排名發布會,在江蘇省張家港市順利開展。2025 年不僅是我國 “十四五” 規劃實施的收官之年,更是推動我國向世界橡膠輪胎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在此背景下,全球橡膠輪胎產業正處于深度調整與重構的階段。
從產業現狀來看,中國作為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的輪胎生產國與消費國,其產業鏈的抗風險能力和韌性持續增強,行業內頭部企業在生產規模擴張、核心技術突破以及全球化布局推進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不過,行業發展也面臨著多重嚴峻挑戰:首先,“雙碳” 目標的推進對行業轉型形成倒逼態勢,綠色低碳已從過往的發展趨勢轉變為必須遵守的剛性要求,原材料價格波動帶來的成本壓力、環保相關法規的不斷收緊,都對輪胎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出了更高標準;其次,技術迭代速度明顯加快,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普及對輪胎的性能指標提出了全新需求,智能化與數字化技術正逐步改變行業傳統的研發流程、生產模式以及營銷體系;再者,全球化競爭愈發激烈,地緣政治沖突、貿易保護主義帶來的壁壘以及部分地區對本土化生產的訴求,要求我國橡膠輪胎行業必須構建更具韌性和國際競爭力的全球價值鏈;最后,行業整體的價值鏈正在重塑,競爭焦點已從單純的產品性能比拼,延伸至材料創新、服務拓展、循環經濟發展等全價值鏈層面的綜合較量。此次論壇以 “破內卷 立新局” 為核心主題,旨在幫助行業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理清發展思路、把握產業變革方向,實現突破與轉型。論壇期間共設置了 3 個主題版塊、1 場圓桌對話、1 場輪胎企業排名發布會、1 場閉門會議,還安排了 1 次工廠參觀考察活動,內容豐富且針對性強。
據炭黑產業網了解,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徐文英在論壇上發表了重要致辭。在談及行業如何擺脫 “內卷” 困境時,她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企業要強化內部管理,不斷反思自身運營中的短板與不足,明確需要提升的關鍵領域并加以改進,從而打造獨特的核心競爭力;二是要始終堅持創新理念,強調 “改善即創新”,企業需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與引進,通過產品差異化設計與研發,堅守創辦企業時的初心與使命;三是指出行業最終產品將朝著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方向發展,企業的角色也需從單純的產品供應商向提供增值服務的服務商轉變,以此創造更多價值。同時,徐文英還鼓勵行業企業面對當前困難要保持信心,避免過度焦慮,她堅信中國的發展大勢向好,中國橡膠行業也具備較強的韌性,暫時的困難終將克服。彤程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周建輝在致辭中表示,在當前行業發展階段,破局求變是所有企業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他提到,橡膠輪胎行業實現 “破與立” 的目標,并非短期內能完成,也不是單一企業僅憑自身力量就能實現的。作為行業的重要一員,彤程新材在特種橡膠助劑及新材料領域深耕多年,深刻認識到自身在產業鏈中肩負的責任。針對 “破與立” 的時代要求,彤程新材明確了自身的使命:致力于成為關鍵材料創新的 “破壁者”、綠色轉型的 “踐行者” 與 “賦能者”,以及產業鏈協同創新的 “連接者”。
在 “宏觀經濟?政策賦能” 版塊,江蘇大學財經學院副教授、管理學博士楊麗麗,以 “變局與突圍:逆全球化背景下,民營企業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思考” 為主題進行了分享。她認為,中國橡膠輪胎產業要實現破局發展,本質上是一場從 “要素內卷” 轉向 “系統新生” 的能力變革。通過構建 “五化協同” 的系統架構 —— 以數字化手段洞察市場需求、以綠色化舉措突破發展瓶頸、以全球化布局拓展發展空間、以服務化模式加強客戶連接、以品牌化建設引領行業方向,能夠重塑輪胎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中策橡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利民,圍繞 “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打造高端輪胎新標桿” 作了專題報告。京東養車線上業務負責人袁野,則以 “數智化供應鏈與全渠道融合,重構汽車后市場服務新生態” 為題發表演講,他重點分析了當前行業變革背景下的發展趨勢以及輪胎用戶的核心需求痛點,并介紹了京東與輪胎企業合作構建供應鏈新生態的具體實踐案例。彤程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支持專家趙紅梅,在報告中詳細介紹了彤程新材如何打造特種橡膠助劑領域的強勢企業,以及為助力輪胎行業實現 “雙碳” 目標所開展的一系列實踐工作。面對國家提出的 “2030 年前碳達峰、2060 年前碳中和” 目標,國內輪胎企業正面臨巨大的綠色轉型壓力。彤程新材積極響應國家戰略,持續投入可持續發展材料的研發與推廣工作,推出了多項針對性解決方案,計劃從原材料選擇和產品性能優化兩個關鍵環節入手,降低輪胎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總量,助力輪胎產業順利實現綠色轉型,為國家 “雙碳” 目標的早日達成貢獻力量。倫敦布魯內爾大學副教授、智能駕駛實驗室主任張東,作了題為 “海外智能駕駛系統對新一代智能輪胎的研究進展” 的報告。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環境感知、決策控制與執行機構的協同優化已成為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研究的核心方向。在這一背景下,智能輪胎及智能輪力感知技術正逐漸成為智能駕駛系統領域新的研究熱點,也是未來技術突破的重要方向。尤其在海外智能駕駛系統的研發實踐中,新一代智能輪胎不僅被看作是車輛與路面進行交互的關鍵部件,還被定位為彌補現有智能駕駛感知體系短板的重要技術手段。
在 “產業突圍?向‘新’求‘質’” 版塊,賽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孫廣清,以 “‘走新路、破內卷’,輪胎企業出海發展經驗分享” 為題作報告,分享了企業在海外市場拓展過程中的經驗與心得。北京百事強貿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鄒志勇,圍繞 “逆勢突圍:外貿經營三維實操,撬動企業海外增長新引擎” 展開報告。他分析指出,2008 年至 2025 年期間,中國輪胎出口業務經歷了三次重要的結構性調整,推動出口發展的核心因素從最初的 “單一市場依賴” 逐步轉變為 “全球多元布局”。未來,中國輪胎出口面臨的風險主要集中在新興市場的貿易壁壘,以及美國對東南亞地區加征關稅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盡管中國輪胎行業已從 “依賴單極市場” 轉向 “全球市場織網布局”,但貿易政策的波動,如歐盟的反傾銷措施、美國對東南亞地區加稅等,仍是未來行業發展中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北京匯金天祿風險管理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洋,作了 “關稅持久戰下企業匯率避險如何精準施策” 的報告。2025 年年初以來,人民幣匯率一直承受較大的貶值壓力,同時從技術走勢來看,匯價又接近長期上升通道的上沿。這種復雜的匯率形勢,無論對于進口企業還是出口企業,開展外匯避險操作都面臨不小的挑戰。王洋分析稱,如果后續美元對人民幣匯率跌破 7.0100 這一關鍵點位,將意味著美元對人民幣匯價的長期頂部正式確立,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可能會再次進入下跌區間。屆時,出口型企業需要通過金融工具加大匯率風險對沖的比例,以降低匯率波動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在 “價值共創?供應鏈加持” 主題版塊,昇非(上海)商務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副總裁、中國業務負責人鄒迎怡,以 “走進非洲,把握投資新藍海的優勢與風險規避之道” 為題作報告。非洲作為新興的市場,為中國橡膠和輪胎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潛力。鄒迎怡表示,企業進入非洲市場機遇與挑戰并存,因此找到值得信賴且具備實力的本地合作伙伴,對于企業在非洲的發展尤為重要。桂林橡膠設計院有限公司科技與數字化部部長劉小軍,圍繞 “破局智造:新一代 PCR 胎圈貼合技術引領高效轉型” 作報告,介紹了新技術如何推動行業生產效率提升。濟南中正金碼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謝永軍,以 “3D 智能掃描 & 激光雕刻為輪胎柔性化生產賦能” 為題進行分享,闡述了先進技術在輪胎柔性化生產中的應用價值?!吨袊鹉z》雜志社副主編郝章程,作了 “2025 年度中國輪胎企業排名分析” 的報告,對行業企業發展格局進行了深入解讀。
此次論壇還特別設置了圓桌對話環節,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徐文英、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顧問許叔亮、中策橡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利民、彤程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周建輝、確成硅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闕偉東等嘉賓,圍繞 “破內卷、立新局,實現新型工業化” 的主題,結合行業實際與自身經驗各抒己見,展開了一場內容豐富、觀點鮮明的精彩對話。與論壇同期舉行的還有 “華奇杯” 第十屆中國輪胎企業排名發布會。此次會議吸引了來自橡膠輪胎行業各個領域的嘉賓及會議代表共計 130 余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