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日,以“凝聚共識 協同行動”為主題的2021首屆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會長許軍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工作組的成立就是要打通產業鏈鏈條,推動再利用領域科研成果市場化轉化,有效規范行業生態。
同時,對于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的良性有序發展、再生利用行業如何實現“雙碳”目標等話題,許軍祥也分享了觀點。
暢通產業鏈 建立良性行業生態
新華網: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聯合工作組去年成立,具有什么樣的背景和出發點?
許軍祥: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聯合工作組是中國石化聯合會和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兩家協會聯合一些頭部企業成立的,后來有更多企業感興趣,加入并形成了這樣一個工作組。工作組致力于把整個塑料產業鏈從生產到消費再到回收、再利用整個鏈條打通。
我們國家工業體系比較完整,同時分工也比較細。工作組需要在這個工業體系里面發揮作用,把產業鏈打通,構建好行業的供求關系。原來的資源利用和回收途徑比較窄,存在于單個企業之間,這個行業瓶頸的突破需要建立產業間的對接。
新華網:回收利用產業的發展環境怎么樣?是否還存在一些影響行業生態的問題?
許軍祥:目前回收利用領域的整個門檻都比較低,這個行業如果要真正成就產業化的大規模發展,首先要有規矩,不能是無序的,否則很多企業就難以形成規模。大的產業必須要有一個產業的集中度。正規企業在管理上投入相對比較大,環評也比較嚴,成本比較高。同時,往往經營模式不夠靈活,缺乏較為順暢的供應鏈,加之對損害環境的非法經營者打擊難以實現常態化,行業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同時,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稅收抵扣問題。回收企業面對千家萬戶回收廢舊物是不可能讓老百姓開票的,而將這些物品交售給資源再利用產業時需要開增值稅票,回收企業無法抵扣,利潤很薄,就容易出現回避稅收或者是不正規納稅的問題,需要政策上的化解,比如,建立進項稅的抵扣體系,鼓勵企業合理正規納稅。
再生資源替代原生資源 積極實現減碳降碳發展
新華網:怎么樣去建立一個良性的行業規范?
許軍祥:我們提出要構筑新的綠色供應鏈。一個是綠色拆解,一個是精細化拆解。比如汽車回收拆解,要集中到專業場地集中化拆解,避免廢舊汽車散落到各地,在拆解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這適用于包括家電拆解等各個領域。一定要形成聚集化、規模化。企業發展壯大后就會有不斷自身升級改造發展的需求,通過國家政策引導、行業自律使行業規范化發展,我們這個產業才能做大做強。打造綠色供應鏈是行業、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然要求,是提高資源的回收利用率的有效途徑。
新華網:從回收利用里看,資源的回收利用也是符合“雙碳”要求的?
許軍祥:是的。以廢鋼為例,廢鋼的利用可縮短煉鋼流程,用廢鋼煉鋼的能耗只相當于用原生礦能耗的5%。今天討論的塑料回收利用也是一個道理。塑料的生產原料是石油,從原油開采到石化企業煉制合成等諸多環節,才能產生塑料產品。如果我們把回收的塑料制品分類加工成可再生塑料原料再去生產塑料制品,就節省了大量的能源。因而物資再生資源行業是一個低碳環保的行業,是一個出碳指標的地方。這個行業做好了,能夠對碳達峰、碳中和有很大的貢獻。
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我們提出了循環經濟,就是為了:第一,不要無限度的開采原生資源;第二,轉變以前的發展模式,現在我們的再生資源已經有一個足夠大的體量,對其加以合理利用,輔之以原生資源來補充,隨著時間的推移再生資源的比重會不斷提高,能夠逐步實現支持經濟循環發展。我們現在要做的舊件的再制造,包括再生塑料的循環利用,就是要將物資的生命周期在其不同環節有效延長進行循環再利用,讓他的價值充分發揮,做到資源的精細化管理,以達到節能減排、減碳。我們也希望政府部門給與更多扶持,行業協會、頭部企業都要有這種意識努力推動,共同打造綠色的供應鏈,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做更大貢獻。
暢通政策鏈、產業鏈、資源鏈 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壯大
新華網:16日,GRPG發布了雙易體系,包括標準和標識。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
許軍祥:我們通過“雙易設計”、“雙易標識”這一綠色發展的基本標準的推行,能在實踐中給行業發展帶來整體性的變革,促進企業的節能減排、降低能耗,助力我們的綠色低碳生活。雙易體系和標識發布后,我們要去觀察它的推動效果,確保它的確實可行。如果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說:標準的合理性等,我們也要根據技術進步、產業發展理念等等去完善和匹配。雙易的推出是我們在做的一些有益的嘗試,當然還需要在具體運行中受到檢驗。同時,我們行業協會也要有一些新的管理和技術手段去引導行業的發展和進步,我們相信這個方向是正確的。
新華網:我們可以期待未來循環經濟行業能夠很快有一個“質”的飛躍嗎?
許軍祥:會有很大的變化。首先,從中央層面來看,生態環境問題近年來備受重視,近年來,環境督查組對一些臟亂差的企業監管力度還是非常大的。如果形成常態化的長效機制,能夠督促企業在做好自身節能減排的同時生存壯大起來,企業的資源回收利用的覺悟也會增長,資源循環就能夠真正的暢循環起來。
當然,目前循環經濟的暢通也還有一些癥結。比如如何將政策鏈融入產業鏈,行業的規范管理運行,以及行業的科技創新,智能化發展,等等。當我們打通了政策鏈、產業鏈、資源鏈,加之國家對循環經濟的大力倡導下,我們對未來是充滿了更大的信心的。白色污染也一定會得到有效治理,甚至是清除。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