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正式印發。

《規劃》提出,高起點謀劃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未來產業,深入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到2025年,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3%。
《規劃》列出未來五年的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的小目標,其中包括:
綠色石化
提升煉油化工規模和水平, 支持高質量成品油、 潤滑油、 溶劑油等石油制品和有機原料發展。以工程塑料、電子化學品、功能性膜材料、日用化工材料、高性能纖維等為重點, 加快石化產業鏈中下游高端精細化工產品和化工新材料研制。圍繞安全生產、綠色制造、 污染防治等重點, 加快推進石化原料優化、能源 梯級利用、可循環、流程再造等工藝技術及裝備研發應用, 加快推進單位產品碳排放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逐步形成粵東、粵西兩翼產業鏈上游原材料向珠三角產業鏈下游精深加工供給, 珠三角精細化工產品和化工新材料向粵東、粵西兩翼先進制造業供給的循環體系。到2025年, 石化產業規模超過2萬億元, 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綠色石化產業集群。
先進材料
支持發展高性能橡塑材料、高端碳纖維、高性能改性環氧樹脂、高端電子化學品等化工材料, 持續推進高性能復合材料及特種功能材料研發及產業化。支持稀土礦產開采、 冶煉分離、材料應用。
《規劃》還列出“十四五”期間廣東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包括:
前沿新材料
重點突破超導材料、智能、仿生與超材料、高溫合金、極端環境材料等研發制備。著力推動石墨烯材料規模化制備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突破寬禁帶和超寬禁帶半導體材料、 高性能低成本增材制造材料、高性能鋁/鎂合金新材料、高端濺射靶材、粉末冶金新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等研制應用。著力突破關鍵零部件表面功能化及防護關鍵制備技術。支持納米材料研發及在光電子、新能源、生物醫用、節能環保等領域應用。開展前沿新材料 及其相關產品研發、測試、評價新技術研究, 開發高端測試儀器 設備, 突破材料基因工程的高通量計算/實驗/專用數據庫等關鍵技術, 促進平臺融合和協同。到2025年, 前沿新材料產業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 培育建設5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基地和7個特色產業集聚區, 打造國內領先、世界知名的前沿新材料產業制造高地。
新能源
大力發展核能、海上風電、 太陽能等優勢產業, 加快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等新興產業。支持發展三代核電裝備及技術, 加快研發四代核電產品, 強化核能綜合利用。推進海上風電 規模化開發, 因地制宜布局分散式陸上風電項目, 發展大容量、抗臺風、智能化風機整機及配件制造。推進太陽能光伏發電, 發展高效薄膜電池、光伏逆變器、薄膜電池等成套生產設備。加快培育氫能產業, 建設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 建設制氫加氫基 礎設施, 推動氫燃料電池高性能電堆國產化, 發展成套裝備及關 鍵材料配件, 打造多渠道、多元化氫能供給體系。加快天然氣水合物商業化開采和產業化應用, 優化省內天然氣基礎設施布局, 提升天然氣接收和儲備能力。支持發展智能電網及微電網基礎裝備、電力專用芯片、智能傳感、 電力機器人、輸變配工程集成、儲能及智慧能源系統等產業。到2025年, 新能源產業營業收入達到7300 億元, 非石化能源消費約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30%, 形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