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www.foshanyide.com)據華夏時報消息,近期大風、暴雪等惡劣天氣對煤炭生產造成的影響,迅速得到了緩解。
11月10日,國家發改委官微消息稱,11月4日起,我國自北向南迎來強降溫寒潮天氣,部分地區出現大風、暴雪等惡劣天氣,對煤炭生產造成一定影響,11月6日全國煤炭產量跌破1100萬噸,日產量下降100多萬噸。
對此,發展改革委督促晉陜蒙等煤炭主產區科學合理組織生產,加強安全管理,加快恢復生產,最大限度減少寒潮對穩產增產的影響。目前主要產煤省寒潮已基本結束,全國煤炭產量快速回升。據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11月7日-9日調度日平均產量達到1175萬噸,已超過寒潮前幾日平均生產水平,其中11月9日產量達到1182.5萬噸,為近年來第三高位。
隨著國家調控政策的不斷升級,煤炭市場價格未來走勢如何,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中國能源研究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董曉宇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煤炭價格變動不會維持太久,長期來看,煤炭價格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記者表示:“要想根本性解決煤炭行業供求關系的問題,尚需煤炭企業盡快提升產能擴大供應,同時還要加大煤炭行業的進口力度,加大能源結構調整力度以緩解和改善國內煤炭供應緊張的局面。”
煤炭價格未來走勢如何?
事實上,今年國家相關部門已經多次聚焦煤炭價格。
從今年3月份開始,煤價一直呈震蕩上行趨勢,為了保障供應,平抑煤價,國家部出臺了一系列舉措,保障煤炭供應,平穩煤炭價格。
8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今后將持續關注大宗商品價格走勢情況,統籌利用好國內國外兩種資源,綜合采取多種措施,包括適時儲備投放、加強進出口調節、加大市場監管力度等,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9月下旬,為切實保障國家出臺的一系列能源保供穩價措施落實落地、取得成效,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聯合再次派出督導組,赴相關重點省份和企業、港口開展能源保供穩價工作督導。
不過,盡管國家一直在著手調控煤炭價格,但市場仍對未來煤炭價格的穩定性存疑。產運需各方也積極應對惡劣天氣給能源保供帶來的影響,鐵路、公路、港口主動采取預防和應對措施,全力增加電煤供應,寒潮對電煤運輸的影響正在逐步消除,電廠存煤水平繼續提升。據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11月9日,全國統調電廠供煤大于耗煤再次超過150萬噸,存煤突破1.2億噸,較10月底增加超過1200萬噸,可用天數提升至21天,發電供熱用煤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
董曉宇對記者表示,之前國內出現的煤炭價格下調,主要原因在于前期政府推動實施的“保供”政策效應顯現,推動煤炭產能的釋放,再加上部分省份遭遇暴雨災害造成的生產中斷,以及部分地區局部疫情散發的影響,造成煤炭供需結構出現暫時的供過于求的局面。“所以煤炭價格變動不會維持太久。”董曉宇表示。
對于未來煤炭價格的走勢,董曉宇指出:“長期來看,煤炭價格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隨著國內經濟恢復態勢的延續,同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趨勢尚未發生逆轉的情況下,煤炭價格保持高位會持續一段時間。同時,從煤炭需求角度看,下半年隨著水電貢獻的減少,火電的出力要求增長,發電企業補庫存的需求在增大,煤炭供應局面仍將持續偏緊的態勢,價格穩中有漲是大概率趨勢。
柏文喜也對記者表示:“此前煤炭行業的供應趨緊和較大幅度的漲價,源自于上一輪供給側改革對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大力去化,以及進口煤炭受限導致的供應不足的原因。”但今年以來,國家根據煤炭供需形勢需要先后多次向市場投放國家煤炭儲備,在需求和價格增長過快時,擇機投向煤炭供需矛盾突出、保障難度大的地區,對平抑煤炭價格有一定的作用,“煤炭價格上升的局面即將緩解。”
如何緩解煤炭供應不足?
國家對調控煤炭價格已經多次,但能源價格和供給問題依舊存在,如何有效緩解煤炭供應不足成為了首選出路。
對此,柏文喜表示,要想根本性解決煤炭行業供求關系的問題,尚需煤炭企業盡快提升產能擴大供應,同時還要加大煤炭行業的進口力度和加大能源結構調整力度以緩解和改善國內煤炭供應緊張的局面。
除了傳統煤炭行業之外,新能源也是突破口之一。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對記者表示,當前煤價與電價之間的矛盾突出,電力供應短缺現象明顯增多,甚至已經影響到了一些區域的經濟發展乃至一些行業全國性的產業鏈、供應鏈,造成產品價格大幅波動。
新能源電力大力發展的同時,給新型電力系統的管理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和壓力,能源供應的經濟性也在經受一些考驗。祁海珅表示:“在保證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基礎上,再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并做到與燃煤火力能源供應協調互補,可靠且穩定的能源供應體系,對于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安全能源模式的意義重大。雙碳減排目標下的能源消費轉型升級的壓力很大,這就需要國家層面的干預與管理。”
更多煤炭、炭黑資訊,請關注炭黑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