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歐盟發布將對來自中國的乘用車、輕卡輪胎(HS編碼40111010、40112010)啟動反傾銷調查。
歐盟新發布的消息:
初裁公布時間由2025年11月21日推遲至12月23日;
初裁實施時間由2025年12月21日推遲至2026年1月21日;
終裁實施時間由2026年6月19日推遲至7月18日;
往后推遲了一個月!

鯤輪有話說
根據之前中橡協發布的“歐盟對華的新乘用車及輕卡充氣橡膠輪胎反傾銷調查信息摘要”,其要素為:
調查范圍與期限:
傾銷調查期為2024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損害調查期為2021年1月1日~傾銷調查期結束;
關鍵程序節點:
評論與聽證:對申請書或調查啟動的評論需在37天內提交,聽證請求需在15天內提出;
抽樣機制:出口商/生產商需在7日內申請抽樣,樣本企業需在抽樣結果公布后30天提交答卷;
替代國選取:歐盟以存在“嚴重成本扭曲”為由,擬采用塞爾維亞作為第三國確定正常價值。
進口登記與調查時限:
歐盟海關將對涉案產品進口登記,為追溯征稅做準備;臨時措施或于7~8個月內實施,調查結果需在12~14個月內完成。
中方應對窗口:
成本數據提交期限為65日內(截至2025年7月25日);第三國選取意見期為收到歐盟通知后10日內。

此次歐盟宣布延遲1個月的原因,結合以上“反傾銷調查信息摘要”的要素,可能:
調查面臨的問題多、技術難點復雜
歐盟可能面臨大量相關數據收集、整理、統計、審核,如原材料扭曲、傾銷幅度核算、“替代國家”價格等等;
中橡協組織企業進行抗辯、及對歐盟相關產業界及用戶的游說,產生了一些影響。歐盟也或許收到了相關利益方提交的意見材料,這些都需要時間的處理,導致時間延長。
中美貿易緩和、中歐建交50周年的因素
目前,中美之間的關稅貿易開始逐步緩解。今年又是中歐建交50周年,雙方還將舉辦峰會。這些都是歐盟不得不考慮反傾銷對中歐雙方經貿關系的影響。
分析下來,此次歐盟對華輪胎雙反延遲一個月。可能只是技術性、程序性延后,也說明調查過程正在深入。此外,推測還有一種可能性:歐盟內部已經基本形成征稅傾向,推遲初裁時間是為了給相關企業、進口商留出緩沖期,也給自己準備追溯期留有更大的時間余地,是在尋求更平衡的初裁決定或更明確的雙方經貿關系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