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品胎是每一個輪胎企業的心病,中小企業如此,在國際頂尖品牌也是一樣。輪胎生產過程中每個環節都有可能產生次品輪胎,例如輪胎成分的配比出現問題、輪胎胎面花紋以及胎體標識的瑕疵甚至是由于操作不當或是機器故障制造出畸形輪胎等等。這些次品輪胎有些根本無法使用而有些僅僅是標識問題并不影響使用。那么這些次品胎如何處理就成了問題,是就地銷毀還是低價出售?
銷毀
面對這些次品胎,較大的企業由于人工素質和生產設備較為先進,次品胎的發生率較低并且由于規模龐大對于次品胎大多會采用直接銷毀的方式處理;中小企業由于人員及設備落后次品胎的發生率相對較高,此外產檢方式也多為抽檢形式,很多次品胎并不能百分百的被挑出來,即便挑出來了由于成本原因也會不擇手段出售以減小成本損失。
銷售
輪胎廠商在出售給各地經銷商時會明確說明此輪胎并不享受三包政策、屬于瑕疵品,而這類輪胎多為小瑕疵并不影響使用。廠商會以較低的價格出售給經銷商,某些預算有限、特別是卡客車車主由于車輛維護成本有限則會選擇這類輪胎使用。還有一部分廠商或零售商在出售前會割掉輪胎上的標識,并且以極低的價格出售。而這類輪胎往往瑕疵問題較前一類大得多,廠商不確定這類輪胎是否會產生較大安全隱患,因此去除商標等痕跡撇除相關的法律責任和品牌形象損失。
磨標胎市場
磨標胎廠家不支持三包,甚至嚴厲打擊和抵制,但是市場上依然在銷售,這是為什么呢?大家都是心知肚明,這輪胎便宜但是售后就不保證了,賣家和買家往往也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磨標胎隱患
由于磨標胎的種類繁多,總有一些黑心商家會夾雜著銷售翻新胎和二手胎,通過非正常的代理渠道流通到市場上,通過低價的價格賣出去,因此磨標胎的水很深,一般人都是被騙的。當然也有不少因磨標胎造成輪胎爆炸,致人傷亡的事情發生。
國家載重輪胎生產標準上第6.1條g項明確表明:輪胎必須要有生產編號,并且這項是永久項,要伴隨著輪胎的使用生命周期整個過程,沒有胎號的輪胎等同于假冒偽劣產品。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第五章中寫道:生產、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產品,責令停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并處貨物金額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者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在此,希望所有業內人士都能遵守行規,這樣輪胎行業才能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