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導讀
· 多家塑機上市企業今年業績預增;
· 防疫物資和醫療產品的生產制造提升了塑機的市場需求;
· 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輕量化及集成設計給塑機帶來新的增長點;
· 開拓規模化、工業化的塑料制品加工裝備將有助于塑機企業良性健康發展。
近日,部分塑機上市企業發布業績預增公告,其中伊之密預計202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 17 億元,同比上升約 58.88%;泰瑞機器預計2021年上半年度營業收入 5.5億元至 5.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 63.05%至 71.94%;達意隆預計上半年凈利潤為400萬元—600萬元,同比增長187.27%—230.91%。

伊之密中國高黎總部及生產工廠
其他尚未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的滬深A股塑機及相關配件上市企業,從其已有的一季度報來看也是各種漲漲漲。如弘訊科技第一季度營收約2.4億元,同比增長77.27%;金明精機第一季度營收約1.18億元,同比增長34.29%;海天精工第一季度營收約5.39億元,同比增長99.47%。

金明精機第一季度營收約1.18億元,同比增長34.29%
在港股上市的震雄集團及力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也發布正面盈利公告(從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其中震雄預計盈利同比增長110%,力勁預計盈利不少于3.1億港元,而去年同期力勁盈利為327.8萬港幣。
防疫物資及醫療產品生產帶動塑機市場增長
“塑機企業的良好業績是在意料之中。”中國塑料機械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粟東平在接受“雅式橡塑網(AdsaleCPRJ.com)”采訪時說。
從去年到現在,為抗擊新冠疫情,各種防護物資和醫療產品加班加點生產制作,不少企業升級或增加生產裝備,在一定程度上都刺激了塑機市場的增長。
新能源汽車成為塑機銷量增長重要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汽車市場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產銷持續升溫,也是塑機銷量增長的重要引擎。”粟東平強調。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今年1月-6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56.9萬輛和1289.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4.2%和25.6%,其中純電動汽車超過100萬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也由今年年初的5.4%提高至今年上半年的9.4%。
可以說,塑機為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制造提供了裝備和工藝保障。特別新能源汽車更注重輕量化與結構集成化設計,如特斯拉計劃將72個零部件簡化成2個零部件,這樣的結構簡化需要新模具和塑機裝備才能實現。
“塑機的成型工藝能夠解決汽車零部件平面空間上的難點問題。早在7、8年前,我就提醒協會會員企業,想要進入產業藍海,就必須緊跟汽車零部件的生產制造。與生產一次性塑料制品相比,汽車零部件的加工更有價值。”粟東平補充道。
規模化、工業化和工程化塑料制品加工裝備前景可期
她認為塑料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一方面是新材料的研發與加工,需要塑機才能完成;另外廢塑料的回收利用,也離不開塑機。比如近期已經有企業將廢塑料回收制成大型空心磚模塊,用于公路鋪設,由于是空心的模塊,可方便維護,哪段路面出現破損,替換一一塊就可以了!
“總之,塑機企業需要多開拓規模化、工業化的塑料制品加工裝備,這將有助于企業的良性健康發展。”粟東平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