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2月1日起,《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規定》正式施行。總的來看,我省“禁塑”工作在組織領導、制度建立、替代品產業謀劃、市場監管和宣傳引導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績,整體走在全國前列。我省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穩扎穩打,有效推動“禁塑”各項工作平穩有序開展。(8月2日《海南日報》)
“禁塑”是一場觸及習慣、觸及利益的較量,更是一場關乎社會治理、生產生活的改革,因此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雖然我省“禁塑”工作前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如之前有媒體報道,“禁塑”工作中出現了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回潮反彈、監管執法乏力、盲區多、居民意識弱等突出問題。經過多方調查,筆者認為,破解“禁塑”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從全產業鏈協同發力,步步為營、久久為功。
消費者追求物美價廉。從目前來看,一些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價格相對較高。關于價格,相關部門要積極推動替代品補貼落實落地;部分市縣也可試點集中采購,增強買方議價能力。關于質量,要重視市場反饋,促進生產企業持續推出優質產品。
從生產端看,既要算投入產出的賬,更要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目前全省有塑料替代品生產企業17家。不少受訪企業稱,生產前期設備投入大,原料價格高。對此,要發揮“倒逼效應”。一方面,生產企業可以強強聯合,發揮規模經濟效應;另一方面,生產時可以采取加厚、多層結構等方式,也可進一步完善原料配方,不斷增強生物降解制品的承重和耐穿刺性,以質取勝。
從原料供應看,要建設好、鞏固好生產的“大后方”。為滿足全生物降解生產,近期,我省招商吸引中科院、中石化等上游原材料項目落地海南。這對健全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完整產業鏈,推動替代品價格下降,是重大利好消息,值得期待。
從技術研發看,要形成產品提質升級的核心競爭力。海南省降解塑料技術創新中心已成立。相信該中心會致力于研究降解材料領域的前瞻性、引領性技術,建立降解材料生產應用的標準體系,推廣生物降解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并培養行業緊缺人才,讓全產業鏈良性發展。
從快遞物流看,要筑牢“禁塑”的防線和關口。在電商領域,全省電商行業要全面參與“禁塑”行動,在平臺公布海南“禁塑”名錄,并督促平臺商家擔起責任,嚴格按照海南地方法規要求,不在海南銷售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在物流管理上,有關方面要持續加大瓊州海峽輪渡運輸通道“禁塑”聯合執法專項整治行動力度。
“禁塑”全產業鏈千頭萬緒,需要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兩手相握”。統籌采取政府獎補、市場引導和良性競爭等手段,才能充分發揮整合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