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車與輪消息:廣州市黃埔區永龍大道東側,新龍鎮逕頭村與大坦村交界處,兩個锃亮的巨型“輪胎”拔地而起,一立一臥“依偎”于山間,顯得尤為神秘。
這是被國家發改委納入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向)的3個廣東省項目之一——全國首個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裝置,也是國內唯一的航空輪胎動力學綜合試驗平臺。

12月18日,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舉辦第四季度重大項目集中竣工投試產暨專精特新產業園啟動活動,86個竣工投試產項目里,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裝置赫然在列。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黃埔材料研究院副院長王杰告訴南都記者,“我們爭取在明年6月份,所有裝置都能投入使用,為國家取得獨立的適航標準建立保障。”
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項目總建筑面積約3.8萬平方米,規劃投入約17億元,依托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黃埔先進材料研究院建設。
就在今年7月,黃埔區發展改革局在該區官網公布,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項目入選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向)2021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獲得投資補助1億元,全省僅有3個項目獲得補助。
備受矚目之下,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破土而出”,并加速建成。它以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裝置為核心,建設與之配套的航空輪胎硬核科技中心和航空輪胎制造試驗基地。
又以航空輪胎、高端輪胎的當前和未來發展需求為導向,主要開展新型彈性材料設計開發、顛覆性智能彈性體材料、彈性體復合材料界面科學、航空輪胎前沿理論、輪胎數字孿生等相關研究工作。
其中,航空輪胎大科學裝置外觀形如兩個巨型輪胎,豎立的“輪胎”高52.3米,“躺平”的“輪胎”高23.45米,直徑為90米。
項目將建設大科學裝置區、硬核科技中心區、黃埔先進材料研究院科研區、綜合辦公及后勤服務區、學術交流中心綜合體、研究生活動區等六大功能板塊,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一流水平的航空輪胎研發與創新基地。
據王杰介紹,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共有7臺套動力學大科學裝置,主要應用于評價航空輪胎著陸瞬間摩擦后磨損的動力學工況,首臺套裝置已安裝啟動。
并表示“我們建成的首臺套大科學裝置是國際上最先進的大科學裝置,能為我國取得獨立的適航標準打下堅實基礎”。
實際上,國內不少輪胎企業已具備航空輪胎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卻長期面臨“卡脖子”的兩大關鍵,這也成了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建設的初衷和歷史使命。
王杰解釋稱,其一在于生產航空輪胎所需的基礎原材料。我國由于所處的地理緯度,無法生產高標號天然橡膠。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裝置則可通過橡膠合成的方式,仿生合成高標號的“特一號”橡膠。
其二在于解決我國航空輪胎至今尚未建立獨立適航標準的問題。“航空輪胎內部結構有17層,能做成不等于可靠。”王杰指出,航空輪胎是一種可靠性要求極高的應用產品,涉及人的生命安全和國際影響力。
現階段,航空輪胎的評測標準體系完全掌握在國外,導致國產航空輪胎并未真正實現裝機使用,國內全部采用國際輪胎。
未來,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將把研發過程中形成的關鍵材料和設計制造等核心技術轉化到民用航空輪胎和其他高端輪胎領域,實現軍民技術相互支持、相互促進、資源共享,最終在廣州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航空輪胎研發與創新基地。
18日活動當天,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專精特新產業園——廣州開發區專精特新產業園正式啟動,包括京廣協同創新中心、鈞恒廣場兩大園區。
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裝置、慧眼大設施工程預研項目、百濟神州生物島創新中心、粵芯二期等86個項目竣工投試產,涵蓋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現代服務、鄉村振興、社會民生、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項目計劃投資總額約861億元,達產產值(營業收入)約1562億元。
其中既有促進重點領域跨越提升的大科學基礎設施,又有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的“專精特新”重點項目。
南都記者了解到,京廣協同創新中心是廣州經開區與北京經開區率先推動跨區域合作而打造的“專精特新”重大載體項目,含摩天工坊、研發中心樓等主要產業用房,計劃引進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技術檢測等行業,打造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高端產業園區。
目前,由中國工程院王迎軍院士領銜的新型生物材料與高端醫療器械廣東研究院,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領銜的廣州市粵港澳大灣區合芯高性能服務器創新研究院等多個項目已入駐該中心園區。
另一個平臺——鈞恒“專精特新”產業園項目也將重點引入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專精特新”企業,推動智能制造、新材料等產業補鏈強鏈。
關注炭黑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