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已臨八月中旬,大部分企業都已發布了其半年報與二季度報告,各大化企及上下游行業企業,大部分業績都呈上漲趨勢,說明化工行業隨著疫情的好轉在逐漸的復蘇。
國際化企二季度業績對比
巴斯夫
銷售額:198億歐元,同比增長56%;(1505.4億人民幣)
稅前收益:23億歐元(174.87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5900萬歐元有較大提升;
業績增長原因:表面處理技術業務領域、化學品業務領域和材料業務領域價格水平提升尤為明顯;銷量增長主要體現在表面處理業務領域、材料業務領域以及工業解決方案業務領域。
贏創
銷售額:較2020年同比增長29%,達36.4億歐元;(276.7億人民幣)
凈收益:調整后凈收益增長58%,為2.53億歐元。(19.2億人民幣)
業績增長原因:特種添加劑、營養與消費化學品、智能材料三大增長業務部門成為主要驅動力,并且在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情況下,仍然展現出良好的韌性。
亨斯邁
營業收入:20.24億美元(131億人民幣),同比增加62%;
調整后凈利潤:1.91億美元(12.36億人民幣),相比2020年實現了扭虧為盈;
業績增長原因:多個業務部門的市場需求已恢復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收購了Gabriel公司和CVC熱固性特種材料公司,并設立亨斯邁建筑解決方案業務。得益于收購業務產生的協同效應以及正在實施的多個成本優化計劃,亨斯邁的業績顯著提升。
阿科瑪
銷售額:24億歐元(182.47億人民幣),較2020年第二季度增長34.6% ,較2019年第二季度增長12.1% ;
稅前利潤:4.78億歐元(36.3億人民幣),較2020年第二季度增長67.1%。
調整后凈收益增長近3倍,達2.67億歐元,每股收益3.50歐元;
業績增長原因:業績增長得益于市場對創新、可持續材料的強勁需求及支持全球大趨勢的獨特定位。
科思創
銷售額:超過39億歐元(288.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83.5%;
稅前利潤:8.17億歐元(66.2以人民幣),去年同期:1.25億歐元。(9.5億人民幣)
業績增長原因:二季度業績增長受益于全球需求的持續強勁復蘇,而去年同期需求受新冠疫情影響表現疲軟。
陶氏
凈銷售額:139億美元(901.1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6%,環比增長17%。
稅前利潤:同比增長28億美元(181.3億人民幣);
業績增長原因:所有運營板塊均實現增長,漲幅最大的是聚氨酯和有機硅應用,因為新冠疫情后需求出現回升。環比增長為1%,因為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及個人護理終端市場的需求回升受到了供貨短缺限制,由于冬季風暴烏里對美國墨西哥灣岸區的影響,持續的供貨緊張部分抵消了需求上升。
杜邦
凈銷售額:41億美元(265.5億人民幣),同比增加26%;
稅前利潤:10.6億美元(68.6億人民幣),同比增加53%;
業績增長原因:在幾乎所有和旗下業務相關聯的關鍵終端市場領域,杜邦都保持著積極的、持續性的增長趨勢,這些終端市場包括半導體、智能手機、汽車和住宅建筑等領域,這使得杜邦在第二季度的業績強于預期,三大業務板塊較去年同期都實現了連續性的增長。
瓦克化學
銷售額:15億歐元(114億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加40%;
凈利潤:1.79億歐元;(13.6億人民幣)
業績增長原因:太陽能電池用多晶硅的銷售量及價格與上年同期相比顯著提升,化學業務的銷售量增加、產品價格上調以及生產設備利用率高也對稅前利潤起到了積極影響。
埃克森美孚
營業收入:677.42億美元(4387.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08%;
歸屬于普通股東凈利潤為46.90億美元(303.7億人民幣);
業績增長原因:在石油和天然氣需求以及有史以來最好的季度化學和潤滑油貢獻的推動下,2020年第二季度收益增加了58億美元(375.6億人民幣)。
LG化學
銷售額:102.2億美元(661.9億),同比增長65.2%;
營業利潤:19.9億美元(128.9億),同比增長290.2%;
銷售額和營業利潤均再創季度歷史新高;
業績增長原因:通過石油化工事業的顯著增長,電池材料事業的持續擴大,生命科學創下的季度最高銷售額等各事業部全面發展,使得LG化學第二季度業績表現卓越。
巴斯夫
銷售額:198億歐元(1505.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6%;
稅前收益:23億歐元(174.87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5900萬歐元有較大提升;
業績增長原因:表面處理技術業務領域、化學品業務領域和材料業務領域價格水平提升尤為明顯;銷量增長主要體現在表面處理業務領域、材料業務領域以及工業解決方案業務領域。
伊士曼
銷售收入:26.53億美元(171.8億人民幣),與 2020 年第二季度相比,增長了 38%,
稅前利潤(調整后):4.54億美元(29.4億人民幣);
業績增長原因:與2020年第二季度相比,運輸、建筑和建筑以及耐用消費品等關鍵終端市場的需求強勁復蘇,使得收入大幅增長。
拜耳
銷售額上漲12.9%,達到108.54億歐元;(825.24億人民幣)
業績增長原因:作物科學事業部銷售額增長強勁,收益受成本增加和匯率影響;處方藥事業部經歷去年COVID-19的影響后業績顯著回升;健康消費品事業部持續保持增長勢頭。
西湖化學
凈銷售額29億美元(187.8億人民幣);
凈收入為5.22億美元(33.8億人民幣),相比2021年一季度增加了2.8億美元(18.1億人民幣);
業績增長原因:凈收入和經營收入的增長主要是由于西湖化學大部分主要產品的銷售價格和利潤率顯著提高,以及乙烯基部門銷量增加。
根據各大國際化工企業的財報顯示,其業績增長的原因大部分是后疫情時代的業績回暖。
與此同時,國內部分化工企業、涂企也紛紛發布其半年報,業績幾乎是一片大紅。
國內化企二季度業績對比
立邦中國
2021年上半年,立邦中國實現營收175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3億元),占立邦涂料上半年總營收的35.24%,同比增長55%。營業利潤為19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億元),同比增長4.4%。
今年第二季度立邦中國銷售額達102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0億元),同比增長41.3%;營業利潤為1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8億元),同比下滑27.9%,主要系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原材料費用率惡化減少了利潤。
三棵樹
2021年上半年三棵樹實現營收46.83億元,同比增長80.5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92%,達1.13億元。三棵樹表示,報告期內,中國涂料行業市場逐漸回暖,公司主營業務銷量增加。但由于原材料價格持續攀升,人員同比增長51.51%,對公司凈利率影響較大。對此,公司已提高產品價格,開展降本控費工作,未來凈利率水平將逐步提升。
東方雨虹
2021上半年東方雨虹實現營業總收入142.29億元,同比增長62.01%;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5.37億元,同比增長40.14%;基本每股收益為0.64元。
萬華化學化學
2021年上半年,萬華化學實現營業收入676.57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5.3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8.91%和377.21%。其中,第二季度實現營收 363.45 億元,環比增長 16.17%;實現歸母凈利潤 69.09 億元,環比增長 4.34%。萬華化學解釋稱,報告期內,公司位于煙臺的MDI裝置完成110萬噸/年技改擴能,公司MDI產能進一步提升,百萬噸乙烯等新裝置投產,主要產品產量、銷量同比增加。另外,隨著全球疫情緩解,下游市場需求好轉;部分海外地區化工裝置受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導致全球供應緊張,化工原料價格上漲。
根據涂料、化工、防水等幾大行業龍頭企業的半年\二季度財報可以看出來,國內大部分化工類企業業績上漲的原因基本歸功于疫情緩解,以及化工原材料上漲導致企業產品價格上漲,據悉,近幾天鈦白粉又開始轟轟烈烈地漲價,或許不出一個月,各大涂企也將再發漲價函。
同時,目前疫情狀況不容小覷,作為化工大省的江蘇此時深受疫情所累,國內又因為自然災害讓化工品運輸受阻、高溫也限制了生產與儲存,各大企業漂亮至極的上半年答卷是否能延續到下半年,又或者下半年整個行業又將陷入停滯狀態?這一切都是未知數。